作品名稱:《 數位觀景 》

作者:林珮淳

創 作 團 隊:數位藝術實驗室-彭立洲、胡縉祥、蕭思潁

年 份:2009

作品尺寸:

主體:高376cm X 寬392cm X 厚60cm(約)。互動檯座:長50cm X 寬50cm X 高100cm(約)

材 質:

主體:全彩LED 顯示器、全彩LED控制器、壓克力板、鍍鋅鋼固定架、LED 燈點、LED燈點控制器、LED燈點驅動器、無線遙控裝置。互動檯座:觸碰螢幕、不鏽鋼檯座與輪子、電腦控制系統、排熱風扇

作品說明:

《數位觀景》乃企圖展現格網中心對人文與自然科學的關懷,特別提出如何應用此中心現有的網路,與所建立的即時觀測影像,將網路互動機制與網格意象納入本作品之創作理念,企圖闡述生態格網更深層的概念,創造國網中心的核心意象「數位空間」,透過即時生態影像的轉化呈現,並加入互動的公共性、議題的藝術性、基地的特殊性,來見證此中心科技研究對生態關懷之努力。

管理維護單位: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

Title:Digital View

Artist:Lin, Pey Chwen

Creative Team:Digital Art Lab:Peng, Li chou、Hu, Ching-Hsaing、Hsiao, Ssu-Ying

Year2009

Dimensions:

Subjects:High 376cm X width 392cm X thickness 60cm.Interactive pedestal:High 100cm X width 50cm X thickness 50cm

Medium:

Main: full-color LED display, full-color LED controller, acrylic sheet, galvanized steel fixator, LED lights, LED lights point control Device, LED light points, drive,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device.Interactive pedestal: touch screen, stainless steel pedestal with wheels,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, heat fan.

Artist’s Interpretation:

"Digital View" is an attempt to show the concernof National Grid (KING) project for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s. in particular, center on how to apply this existing network ,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real-time observation images of the online interaction and the grid image into the creative concept of this work.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al-time eco-image presentation, "Digital View" public art is try to witness the Center's concern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efforts.

Maintenance:National Center for High-Performance Computing


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

伍、民眾參與創作計劃說明


此民眾參與計畫主要乃配合國網中心在科技研究之特殊性,而特別設計一個可提供給該中心之研究員、國際貴賓或參觀的來賓之創作平台,而能與本公共藝術作品有直接的互動。此計畫不限於某時段或某個活動舉行,而是只要有貴賓參觀時則可開放進行互動。參與者透過此平台可發表他們的創作(文字與繪畫),並公開與其他觀眾分享,甚至創作的成果也可成為本公共藝術作品的檔案,可不定時的播放於LED顯示器上,達到民眾互動與共創的優勢。

1.創作平台:此平台乃開放給貴單位的研究人員自由表現創意,此創作平台乃具有打字、手繪、選擇生態圖片等功能,如:

(1)手繪:5種筆刷大小、10種筆刷顏色、橡皮擦,如同小畫家可隨意表達的圖像。

(2)選擇生態圖片:本團隊已新增提供生態圖片資料庫選項,選擇一張喜愛的生態圖片並加入創作。

(3)輸入文字:可透過螢幕小鍵盤來輸入英文字。

(4)當互動者完成創作後,可選擇「完成並顯示」或是「顯示所有(前十部)創作」或「顯示指定創作」,螢幕上即可播放。


互動創作平台

clip_image003

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07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介面

互動者在觸控螢幕畫面選擇數字”3”的互動創作平台,則可開始進行創作。


創作平台編輯

clip_image003[1]

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10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繪圖板

互動者可發現觸控螢幕右下有四個按鈕,分別為”完成並顯示”、以及”顯示所有創作”、”指定撥放”、”回首頁”、”生態圖片”,3分鐘後若無人操作,LED顯示器則自動回即時觀測畫面。


完成並顯示創作者圖像

clip_image013

互動者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10[1]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繪圖板

互動者選擇”完成並顯示”按鈕時,LED顯示器為互動者剛才創作的圖像,播放1分鐘後,LED顯示器也回到即時觀測畫面。3分鐘後若無人操作,觸控螢幕則自動回”即時觀測畫面(編號1)”,或可按”回首頁”按鈕, LED顯示器也會自動回即時觀測畫面。


顯示所有創作

clip_image016

所有互動者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10[2]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繪圖板

互動者選擇”顯示所有創作”按鈕時,LED顯示器為前10件互動者創作的圖像的輪播,輪播完後LED顯示器回到即時觀測畫面。若3分鐘後無人操作,則觸控螢幕自動回到”即時觀測畫面(編號1)”,或可按”回首頁”按鈕, LED顯示器也會自動回即時觀測畫面。



指定播放創作者圖像

clip_image019

互動者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10[3]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繪圖板

互動者選擇”指定撥放”按鈕時,LED顯示器將不限時間顯示互動者所創作的圖像。當然也可按”回首頁”按鈕, LED顯示器又會自動回即時觀測畫面,觸控螢幕也會回到”即時觀測畫面(編號1)”。



生態圖片

clip_image003[2]

互動者創作作品牆面上LED顯示器影像

clip_image010[4]

互動檯座之說明螢幕創作平台繪圖板

互動者按5. ”生態圖片” 時,即可進入本團隊所提供的生態圖片資料庫,選擇一張喜愛的生態圖片並加入創作。



2. 互動觸碰螢幕

(1)將國網中心的即時觀測畫面呈現於數位空間。

(2)五種國網中心所提供的觀測文字,如:地點、時間、科學議題、生態訊息等。

(3)互動創作平台之創作介面。本團隊將建立一個數位繪圖板與互動手繪網站平台,此平台網站提供了各式繪圖筆、調色盤及選擇生態圖片功能,供參與者利用創作,作品上傳後,方可播放於公共藝術的LED顯示器內。

如下圖:

clip_image021


3.公共藝術作品的說明會活動期間進行互動:

舉辦說明會與導覽,作品於設置完成後,本團體將安排現場說明創作理念及經過,並導覽如何操作此作品,推廣公共藝術作品設置理念。

此活動可達到的效益如下:

(1)參與者可認識本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以及高科技的媒材與技術。現場可與藝術家直接面對面交流,更能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。

(2)參與者也可透過此作品與活動,更了解國網中心之研究成果,如即時觀測生態之特殊研究成果,以及國網中心所關懷的生活、人文、及生態之教育影片與文字。

(3)透過此平台能將參與者的創意表達於公共藝術作品內,不但可將作品分享給他人,也可以滿足參與者的創作欲望,達到公共藝術之公眾性與互動性。


4.預期效益

(1)凝聚在地空間場所精神 (2)突顯中心科技研究理念 (3)結合生態觀測知識宣導

(4)促成來訪人士參與交流 (5)感受人與自然生態關係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